从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看农业发展“风向标” 绿色发展,引领农业走向未来
- 发布时间:2019-06-29
- 阅读量:
- 作者:本站编辑
- 来源:未知
- 责任编辑:本站编辑
- 分享到:
2004年至2019年,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以“三农”为主题,凸显“三农”问题的重要性。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,“绿色”“生态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。从各级政府到农业经营主体,从经营者到消费者,越来越关注农业绿色发展。农业农村部为此还专门制定了《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》,推进农业绿色发展。

衢州市佳禾蓝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,垄间铺上了草坪。
70年来,我市农业经过“要高产”向“要效益”转变,如今又向“要绿色”的方向发展。一些农业经营主体,早已闻风而动,紧随时代的潮流转型提升。6月25日,记者采访了衢州市佳禾蓝莓科技有限公司和衢江区翁源家庭农场,从中深刻感受到农业绿色发展的“风向标”。
种蓝莓,一亩地花5000元改良土壤
衢州市佳禾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基地位于柯城区万田乡慈张村,占地230亩,种了100亩蓝莓,60亩樱桃,以及20亩枇杷、果桑和李子等。
“为改良土壤,每亩地施了2吨有机肥、2吨木屑、1吨泥炭。”“佳禾公司”负责人翁建强告诉记者,前前后后,每亩地改良土壤的费用,达5000元。
这可是“大手笔”,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翁建强介绍,他原先是种花卉苗木的,种植面积达100多亩。市区鹿鸣公园首批向日葵“花海”,就是他种的。由于近年花卉市场有所萎缩,他考虑转型。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,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,他将发展目标投向绿色农业。2017年10月,在慈张村以每年每亩700斤稻谷的流转费,流转土地45亩。去年12月又流转185亩,种植水果。
“当时地上白茅草很高,一片荒凉。”翁建强说,要想种出高质量的水果,抢占市场,第一步首先要用有机肥改良土壤。改良土壤的成效明显,2017年12月种的蓝莓,现在已有六七十厘米高了,今年有少量挂果,估计到明年就可批量上市。
记者看到,一垄垄蓝莓的垄间,铺上了绿绿的草坪。田间的一些小路上,也铺上了草坪,路两边种了鸡爪槭、桂花、黄山栾树等绿化树种。“我还打算在路两边种些长夏石竹、马鞭草和酢浆草等草花。”翁建强说,利用自己种花卉苗木的优势,他计划将蓝莓基地打造成公园式田园。像田垄间种草坪,不仅可以抑制杂草生长,营造自然生态环境,而且以后游客上门采摘,也不会弄脏鞋袜。
蓝莓基地目前正在进行有机认证。“水、肥、土壤等,都要经过严格检测。”翁建强说,基地严格按照有机认证要求开展生产,禁用有机磷农药,尽量少用或不用化肥。“未来,绿色农产品的发展空间更大。”
种水稻,“古法今用”受市场欢迎
衢江区翁源家庭农场从2015年开始,采用“古法种稻”,种出的“大寨猪不理”有机米,每10斤售价高达398元,却供不应求。
农场负责人曾小峰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晒农场的高山梯田。春天是一幅云雾缭绕的农耕图,夏天是一层层绿色的稻浪图,到了秋天则变成了金色的丰收图。
曾小峰原先一直在外打拼,9年前回到家乡。有一次,无意中看到有商家将变质的大米“回炉”加工,这让他萌生了回家种粮的想法。
曾小峰曾经在这片梯田所在的高山脚下种了三年无公害水稻。他是村支书,成立了种粮合作社,带着村民一起种无公害水稻。第一年有七八十户农户种,第二年还剩5户,到了第三年就剩他自己种了。“农户偷偷打农药,观念转不过来。”曾小峰只好一个人种,这样全程生产可以把好每一道关。
这片梯田共50亩光景。几年下来,一粒化肥也没施到田里,施的都是有机肥,治虫是用草木灰治的。曾小峰说,经过几年的摸索,农场已经掌握了有机水稻种植技术。“比如虫害防治,原生态田间,益虫会吃掉一部分害虫;昼夜温差大,会冻死一部分害虫;种植密度、灌水量也会影响虫量多少。”
正常年份,这片梯田年可产8000斤有机大米。去年,因为麻雀和野猪特别多,只产了4000斤大米。一些客户成了农场的固定客户。如市区一位客户,每个月要农场供应50斤大米,已经连续供应了三年。
虽然种植有机大米的效益并不算高,但曾小峰说,基于自己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情怀和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,他会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。现在,他不仅种有机稻米,还种了2亩紫山药、30亩猕猴桃,都是按有机标准进行种植的。
- 上一篇:大棚房整治在行动,休闲农业下一步该怎么办
- 下一篇:没有了
- 视频
- 关注
- 报道
- 商情
- 经营
- 销售
- 生态
-
>
【专访】罗先友:70岁回川投资,人生第三次创业主
罗先友,四川内江人。80年代末投身房地产的老一代四川籍成功企业家,经历过经济周期的潮涨潮退,也是川商“走出去”成功创办企业,反...
-
>
【专访】石正纲:养鸡要从改良土壤开始?一亩地还
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正日益严峻,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,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健康环保意识不断增强,对于食品安全方面也更加注重,...
-
>
【专访】刘永好:农牧业虽收入低、周期长,但会坚
刘永好 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张建 摄 9月17日,刘永好五兄妹齐聚家乡——成都新津,回到他们创业梦开始的地方。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创业...
-
>
【内幕】保健品市场老人
7 月 20 日,记者从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获悉,全市工商、食药监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的为期 100 天的“晚霞消费维权”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暂告一段落,...
-
>
【内幕】银桥乳业困局难
今年6月,号称“西北地区乳制品产销量最大企业”、“中国乳品十强企业之一”的陕西银桥乳业两度登上国家食药监总局“黑榜”,原因是旗下两家婴幼儿...
-
>
【品味】《长寿的基因》
编者按 有些人长寿,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拥有优秀的长寿基因,但基因对人类寿命的影响只占30% 左右,而不是我们的宿命。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,...
-
>
【品味】《不可消失的门
编者按 马云说:“纯电商时代过去了,未来十年是新零售的时代。”未来的新零售会有怎样的机遇?如何迎接新零售浪潮?湛庐文化新零售时代三部曲:《...